文章取自http://www.37taichi.org.tw/documents/%E7%B7%B4%E5%A4%AA%E6%A5%B5%E6%8B%B3%E7%B6%93%E9%A9%97%E8%AB%87.doc
一般說來,練太極拳起初其重點自然專在「學」,但等到學會了功架後,就進入「練」的境地,從此重點自然而然地移到練的方面去了,可是「言之非難,行之惟艱」。
先談學吧,如果不遇良師,得不到正確的指導,其結果不免徒耗時間與精力,而效果不彰。即使幸而得遇良師,如未切實按照要領去做,結果依然事倍功半,甚至於不免「枉費功夫貽歎息」。因為按照要領去做,談起來容易做起來難,光是一股勁地練,而昧於要領,欲求功架動作正確,不免戛戛乎其難哉。因要領可在指導者的說明下,而使學者在短期內獲得了解。但是,要把這些要領表現在功架上,即使練上相當歲月,也不見得能夠恰到好處。因此,知道要領是一回事,能否深入功架中又是一回事。
但既練太極拳,就必須在「知」之外,當須能「行」,如此方算真正地在練太極拳。但是如何著手呢?個人的體驗是在平時練架時,要常將要領去驗證每一個動作,務求合於基本要求,為此日積月累,使其習慣成自然為止。此法言之,似無甚高論,但登高自卑,行遠自邇,好高騖遠既無補於實際,何不腳踏實地,篤而行之為是呢。
其次太極拳練習者所持之態度,影響於進境者極巨,設若能持之態度不認真不嚴肅,所欲求之成效就先已打了折扣。打手歌中開頭第一句話就說「掤扌履擠按須認真」,雖然此處是指的推手而言,但功架又何嘗不是如此;常見人為求進步而忽於功架之練習,其實卻是捨其本而務其末,練習功架是太極拳的奠基功夫,前人對此極為重視。
姑不論拳經論中所揭櫫的一些要點,即在時間上曉於經論的著作中,亦諄諄以此為勸。如李亦畬有「走架行功要言」(走架即練架)的提示。楊澄甫太師有太極拳十要之論,其弟子陳微明先生在其所著太極拳答問(此書刊於民國十八年,西元一九二九)一書中云:「凡輕視架子者,皆未得架子之規矩精意也。架子為最要之基礎,久久練之,身體方能重如泰山,輕如鴻毛。若不練架子,雖多推手,身體仍有不穩之時,易為人所牽動。」所說實為緊要之語,蓋太極拳一切皆從功架中得來。
先師鄭曼青先生亦在所著鄭子太極拳十三篇「明生剋」篇中論及五行生剋之理時云:「土為拳也,萬物皆由土中生,是即謂刀槍劍棍皆由拳生也。」凡此皆是說明功架之重要,豈可不認真與嚴肅地去練,但一般人就是不易領悟到這一層。筆者當年亦復如此,現在追悔莫及,但時乎時乎!逝而不返!而今年逾半百,亦唯徒自追恨而已,在此提及,亦皆在供同道們之參考耳。
另外練習太極拳的重要之點是要有恆心與毅力,萬不可存有急功近利之念頭,因為太極拳的最高原則是一切順其自然,因此在效果方面亦是日積月累漸漸地增加的,沒有辦法可以使之速成。此點似不易為人接受,故常見許多人練習,而能持之以恒,行之終身而不輟的,雖非罕見,確也不多。原因是見效之慢,導發人容易失卻信心與耐心。因此練太極拳可以磨練一己鍥而不捨的毅力與精神,經年累月,無休無輟地去練。此所以太極著作中常引易經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之語,以激勵人的意志。倘能持恒勤練,即使不期望什麼效果,到時候效果自然來到,就像水到渠成,瓜熟蒂落一般地,因為這就是自然。
上面所提到的話,雖都是些平淡無奇的老生常談,然而卻是筆者這些年來的體驗,寫出來也算是野叟獻曝之意。
*本文摘錄自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三十日出版「太極拳研究專集第137期」。
作者簡介:
羅老師是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、政大中文研究碩士畢業,國家考試院公務人員特考及格,早年因體弱隨宗師鄭曼青習拳健身,現旅居美國舊金山主持寰球太極拳社,以傳承發揚鄭子太極拳為其終身職志,自修新法英文版為其親譯。大師拳藝出神入化,享譽歐美;預定九月初返國為同門學子專題演講,機緣難得盼我同道撥冗參加。
網趾; www.37taichi.org.tw 中華民國鄭子太極拳研究會
時中學社秘書處 啟
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二 年 八 月 二 十 四 日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